北京将瞄准京津冀三地需求攻关百余项关键技术,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将持续完善,加速科技成果在三地精准对接转化……记者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为落实《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三地科技部门将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机制,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加快助力京津冀更好发挥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200余项创新服务实现了从北京到天津的“移植”。包括科技金融、企业服务、公共实验检测等项目在内的十大服务平台,让创新主体享受科技成果转化全站式服务。为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措施》提出,三地要提升智能供需对接服务能力,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全方位服务,并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联合梳理应用场景,加速成熟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和有效转化。
三地将定期梳理形成可转化的项目清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源头活水。三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将围绕重点领域展开联合攻关,产出一批符合区域共性需求的标志性创新成果。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还将组织重点产业集群企业,与相关科研单位展开对接合作。通过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能力、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释放科技金融源头活水作用等方式,三地跨区域转化生态建设将持续推进。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表示,《措施》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贯通概念验证、中试转化、强链补链全流程,解决制约京津冀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问题,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推动京津冀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赋能,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