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服务会员,深入了解会员经营状况,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解决会员单位实际需求,携手会员共渡难关,2024年,协会会长张勇带队并邀请理、监事单位代表共同赴会员单位进行学习、交流,持续开展走访会员单位活动。
协会陆续走访了20余多家小贷公司,涵盖了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通州区、大兴区和房山区等区域近两年业务较活跃和近期未开展业务的两种不同类型小贷公司,以便充分了解不同发展状况小贷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业务特点以及遇到的问题等。从股份构成上,协会走访的会员单位有国资控股的,有集体所有制控股的,也有民营企业控股的。
通过交流,协会了解到业务较活跃的小贷公司部分采取了和中介渠道合作的方式获取客源、开拓业务。这种合作一般由第三方中介推荐客户至小贷公司,小贷公司负责风控,多为房产抵押类型。这种合作方式小贷公司不用通过培养营销业务员出去获客,减少了人力支出和因获客而产生的营销费用,但是缺点同样明显,中介推荐到小贷公司的客户,绝大部分为不满足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风控标准被拒的客户,另一方面甚至有部分中介帮助客户包装的情况,比较考验小贷公司的风控水平和对客户的识别能力。同时因为中介会收取相应的“渠道费”,拉高客户的融资成本外,也间接提高小贷公司经营风险。第二种小贷公司开展较多的是“过桥”业务,小贷公司和银行合作,对银行续贷客户进行短期垫资,解决银行续贷过程中的资金空窗期,也偶有在银行审批额度之外进行配资的,这两种方式都多为信用贷款,无抵、质押等。这种业务的风险点在于银行对客户续贷行为的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一旦银行审批受阻,无法续贷,客户将面临资金断裂,增加违约概率,而小贷公司又无实际财产可处置,风险显著提高。第三种小贷公司多开展的是股东依托类业务。协会走访中了解到一种是股东介绍业务,客户多数是股东长期合作对象,股东对其经营情况和实际控制人都有相当的了解,主要依赖于股东对客户的判断,这类业务多数借款金额较大且为信用类,没有办理抵、质押等,客户一旦违约,小贷公司没有风险控制的手段。协会建议小贷公司在重视客户第一还款来源基础上,使用财产的抵、质押或担保等手段增信,增加客户违约成本,同时及时应对客户不能还款的资产处置问题等。股东依托类业务还有一种是客户集中在股东产业链其中一环的业务,依靠股东在相关行业产业链控制权或地位,进行资金的匹配,通过应收账款、资产质押等手段,把控风险。此类业务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股东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在获取信息、资产处置时效等方面获取优势,但也应当注意经济大环境对整条产业链的影响。
对于走访中部分未开展业务的小贷公司,一部分因存量业务中逾期、坏账业务较多,导致小贷公司流动性出现问题。另一部分主要为股东基于目前经济形势和对市场的判断,认为当前应谨慎开展小贷公司业务。还有一部分小贷公司业务暂停是因为股东从集团战略出发,重新梳理存量业务,重新对业务进行定位,研究开拓新的业务类型,明确不会放弃小贷牌照。协会走访中还发现,不少小贷公司表示股东给经营团队的指标要求较高,在市场整体贷款利率下行的情况下,要求小贷公司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获客并提高风控水平应对,经营团队压力较大。
走访过程中,小贷公司对于协会工作也提出了以下建议:
1.继续组织一些业务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如同类业务的小贷公司之间的交流,或者小范围如组织几家公司去一家公司学习这种方式等,通过同行业的交流避免大家的共性问题,互相切磋,互相启发。
2.继续发挥协会的平台优势,继续通过网站、官微、微信群等方式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合规引导,避免同质化风险在行业中蔓延。
3.希望协会能积极与市金融管理局沟通,积极反馈小贷公司诉求,早日落地股东借款流程。
协会通过走访会员,加深了对会员单位的了解,对搭建一个更加紧密的行业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资源对接,帮助会员单位优化服务,提升风控能力,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同时,协会在走访过程中,也向小贷公司强调合规经营的重要性,提醒会员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鼓励小贷公司在合规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变化,加强研究,进行业务创新,寻求更好的发展。未来,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小微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优化,带领会员单位持续健康发展。